1.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2.长安逸动怎么样质量好不好
美国2008年全球综合国力排行报道(当今美国心目中的前14位)
<1>美国 2008年底美国的利率可能会降至1.5%以下,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转暖,2009年会以25基点(甚至更少的基点数)的加息力度逐步提高利率,恢复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和股市的调控能力及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国总是懂得把人民集结在最赚钱的行业,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地位。2010年底美国仍将以世界第一的国民生产总值,黄金储备,教育力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尤其是军费开支),全球500强企业数量,综合国力和世界第一大货币美元(与欧元影响力相当)等稳坐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宝座。美国次贷危机的确对世界股市,尤其是股民、基民信心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但是也应该看到世界许多重要经济实体如“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实体经济走势都较为强劲,日本经济也正逐步转暖。美国各项主要指标占世界的比重每年略有降低,显示出了亚洲经济的强劲走势。美国受世界经济大繁荣和本国各项促进经济发展政策的带动,必将逐步走出次贷危机,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预测美国全年经济增速约为2.6%(这个增速很大程度上由中美关系决定,因为中美关系直接影响国际油价,中美贸易额等)。以2012年底汇率计,2012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会下降到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9%以下,但综合国力仍将占到世界综合国力的20%以上,在绝大多数重要领域还将占到世界的绝对比重!2015年美国军费开支将超过1.5万亿美元。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压力: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油价高速上涨,巨额贸易逆差,巨额财政赤字,高通货膨胀率,美元疲软等,期间关系是巨额贸易逆差,巨额财政赤字和美国次贷危机,是导致美元疲软,进而导致美国高通货膨胀率和国际油价高速上涨的重要原因。
军事:(1)以大型军事科研工程为基础,美国军力每年增强15%以上;(2)指挥全球美军的美国四大指挥中心:(五角大楼)美国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最大指挥中心,国家紧急机载指挥中心—最强大空中指挥所,战略空中司令部指挥中心—战略空中中枢,北美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防空防天指挥中心;美国海军绝密武器研究最大基地“第七区”,未来美国最大的武器试验中心,美国海军空战中心—“中国湖”海军基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里奇克雷斯特镇附近的胡佛大坝下;(3)军事战略:美国有国家导弹防御(NMD)和战区导弹防御(TMD)军事系统;美国不断进行军事侵略和军事演习取以战养战的军事策略;美国情报部门雇员约15万人,年度开销超过300亿美元;近20年中国的军力增强速度略高于印度,远高于日本,为了维持相对平衡,美国将来必定会拉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强化军力来限制中国(2008年5月6日澳大利亚晨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批准向澳大利亚出售宙斯盾武器系统,总价将会达到4.5亿美元,美军方称此系统可增强澳大利亚的空战能力。”);(4)武器装备:除了上面图中的部分展示,美国还有“空军一号”、“铆钉”侦察机等大批闻名世界的高科技大型飞机。[第四代战斗机F–22A“猛禽”的六大技术优势: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短距起降,高度综合和智能化的航电系统,良好的保障性能。]
2>日本 世界第二且仍占世界较大比重的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外汇储备量,世界第四的对外贸易额,处于世界最发达国家行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世界先进的教育实力,世界第七的军事力量和世界前五的军事潜能。日本几乎所有的优势都直接表现在经济上和以经济为支撑的科技上,所以一旦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下降,综合国力的排名就会大幅下滑。由于过去几十年里,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始终处于世界第二或第三位,积累了雄厚的资本(银行存款,黄金、外汇储备,固定资产〈主要是建筑〉),所以日本的大国地位还可以维持10年以上;到2020年底,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被挤出世界前五,外汇储备将被挤出世界前三,对外贸易额排名将被挤出世界前四,日本的大国地位将基本终结。最后终结日本大国地位的最重要力量,可能不是未来的三个超级大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而是日本绝大多数的依赖国澳大利亚。
军事:(1)日本“无核三原则”: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2)武器装备:日本现役的F–15J战斗机、F–2战斗机、C–130运输机、E–767预警机都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3>德国 凭借着欧元对美元的微量升值和一定的经济增长,多年的世界出口冠军和保持巨额贸易出超,2016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位居世界第三,对外贸易额也有望(超越美国,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随着法国影响力的略有下降,作为欧盟经济实力最强国,德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必定会在全世界日益突显。教育一直领先于世界,哺育了康德、贝多芬、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等世界级伟人。
<4>中国 (1)2009年起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引擎(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和欧盟经济的负面影响高于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引擎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同时中国也将在金融,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科技等关键领域强大起来。2011年底军事力量世界第二(与俄罗斯相比防御能力更强,进攻能力相当—中国更强调国防),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金额将多于外汇储备世界前10的国家中,其他9国的总和),国内市场规模世界第三(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军工科技,核科技,电子信息科技等核心领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占全球商业500强比重世界第二(紧次于美国),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世界第一(3000万人以上),世界第一金牌数(体育超级大国地位的象征)。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国拥有五座以上:上海,香港,广州,深圳,青岛,天津等。经济上与欧盟,美国形成世界经济大三角;军事上与美国,俄罗斯形成世界军事大三角,超级大国地位显现。但由于那时中国仅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高级阶段且欧盟和美国优势较大,所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甚至超越欧盟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实体,还有一段路要走。
(2)中国的竞争优势:2012年底中国东部将达到初等发达国家初级阶段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中国中西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略高于印度全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而且比印度更具有,能源,交通运输等优势。商品运输:陆路可以直接通过亚欧大陆桥运往欧盟,俄罗斯;海上可以较近的运往日本,韩国,东南亚,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空中可以较快的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并且那时中国本身就是仅次于欧盟,略高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所以在2008年初~2020年底的13年中,中国始终都会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中心(中国更有必要成为高科技产品的世界制造中心),只是区域上会由东部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东部也会由世界制造中心发展为世界创造中心(中国需要在中西部建立起大量的高质量大中型城市吸引国际资金的区域性转移)。随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的增大,在未来,世界绝大多数经济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将很大程度上依赖对华贸易的高速增长。
3)中国的外部竞争压力:未来五年内俄罗斯和印度的对外贸易增速都将与中国对外贸易增速相近;2020年底前俄罗斯和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将进入世界前八,那时这两个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竞争力都将不亚于美国,大国成为强国,对中国经济将产生分流作用,相对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全世界高速增长也极有可能引发全世界的高通货膨胀;俄罗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大国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会逐年增大;2010年底~2018年底有两届奥运会和两届世博会都不可能在中国举办,这将加快中国对手国的发展;中国将来还需要偿还亏欠日本的。 中国的内部发展问题:通货膨胀率很高;财政赤字问题和国债问题也有一定的压力;黄金储备量在世界大国中排名靠后(与欧盟各国黄金储备总和及美国黄金储备相差悬殊);科技和能源科技的发展速度低于和能源的消耗增速;人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会使中国百姓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5>俄罗斯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速攀升是俄罗斯经济高速增涨的重要基础。2008年第一季度外贸额为1633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外贸顺差为5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莫斯科已成为欧洲房地产商在欧洲的首选投资地。2012年底前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将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贸易出口额将上升到世界第五位(紧随中国,德国,美国,日本之后)。有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普京是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更是一个出色的未来学家,如果俄罗斯继续走普京路线,2015年底俄罗斯将发展为中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与世界第七的意大利相当;2020年底国民生产总值将进入世界前五,综合国力可比美国。
<6>英国 由于现在的世界计算机体系对英语有很大的依赖,未来五年内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英国也会成为世界亚超级大国之一,所以英语和汉语将更突显世界最重要的两大语种地位,英国具有语言优势;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占有人口的绝对比重;世界金融地位日益突显,也使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影响力更大,再借力伦敦奥运会(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是英国综合国力升级由量变增强到质变飞跃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英国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7>法国 法国是紧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核能大国,在旅游业、军工科技和文化领域等方面较有优势,如果能够继续保持与中国的较好关系,2013~2020年将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处于优势地位,甚至有机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上赶超德国,但现在中法关系出现了危机。
<8>加拿大 七达国家中,唯一石油净出口国;铀储量世界地二;与美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是公认的世界移民政策做得很好的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使加拿大可开发空间大增,如果北冰洋航道开辟,加拿大有实现高速飞跃的可能。
<9>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世界第二或三位的软件大国,综合国力增强速度,在大国中仅次于中国和俄罗斯;到2012年底印度将成长为世界六个亚超级大国之一;印度粗通英语的人超过两亿,这是印度在现代计算机领域,尤其是软件业的优势; (据说印度民间有1万吨以上的黄金和15万吨以上的白银)2012年以后,印度有实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购民间5000吨黄金,使印度卢比迅速成为高价值的,为全世界认可的世界性货币之一,进一步提升印度的亚超级大国地位。《福布斯》杂志2008年5月4日报道:身价430亿美元的51岁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在印度经济中心孟买市,耗资20亿美元正在为自己打造一座高173米的世界上最昂贵的私人“摩天豪宅”(左图)。
军事:印度一直保持着巨额的军事购,在未来5年内购300亿美元以上的军事硬件和软件;据称,印度自认为是军事强国。
<10>巴西 世界第五人口大国,第五土地面积大国,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和石油等重要和能源出口国,拥有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该公司保有铁矿石约40亿吨;咖啡产量世界第一;拥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2012年底巴西将会发展为南半球拉丁美洲,非洲,大洋州三大洲中的最强国。
<11>澳大利亚 亚太地区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和世界最大铁矿石出口国之一;铀储量占世界的40%左右;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楼价平均每七年翻一番,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规律,具有极低的风险和极高的回报率;服务业几乎占其经济活动的8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银行业服务质量排名世界第三;货币升值速度世界顶尖,人口也在高速增长中,是世界较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
<12>意大利
<13>韩国 如果韩元继续走软,那么2009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就会被墨西哥超越,2011年将会再被澳大利亚和荷兰超越,那样对韩国国际地位将会是极大的冲击。
<14>西班牙 在所有大国中,现在西班牙与其他大国的矛盾似乎是最不明显的。如果西班牙能够更好的处理好与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借力以中国为经济中心的强势亚洲经济和高速发展的非洲经济,2020年底前西班牙的综合国力将超越意大利,甚至会有更高的国际排名。
在国际上,“展望五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经济也较受关注,但今年似乎也都面临困境,越南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印度尼西亚人口位居世界第四位,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和煤炭出口国之一。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由前面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格局分析已经知道,西欧属于油气消费大区,但其区内油气非常少,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油气主要靠进口解决。当然,西欧本土部分国家也有一些油气,如英国、挪威、荷兰、法国、意大利等。
一、西欧地区的石油工业
西欧是后起的大产油区。10年以前,西欧还是一个贫油区,油业只限于陆上若干小油田,原油产量微不足道。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北海沿岸国家已经发现近海丰富的油气显示,但由于自然与经济方面的原因,开发利用被推迟了。到了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13年以后,高涨的油价才赋予开发利用北海石油的巨大经济意义。随着北海原油产量的增长,西欧甩掉了“贫油”的帽子,成为一个新兴的原油产区。
西欧油业的主要产区分布于北海海域。北海海域分属沿岸七国,其中英国、挪威分得面积最大,分别占46%与25%,北海的油业就集中在这两国海域。荷兰、丹麦、前西德、比利时、法国共获得其余的29%,但这些海域的原油产量不具有重要地位。
英国是随着北海石油开发而崛起的第一产油国。15年下半年,英国北海海域的阿盖尔和福蒂斯油田开始出油,从此,英国油业突飞猛进。1980年起,英国成了西欧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唯一一个能够自给并能输出原油的国家。到1998年,英国的石油产量为1.33亿吨,同期的剩余探明可储量为7.08亿吨(王金洲,1999)。
挪威是西欧第一石油储量国。1998年,挪威的剩余探明可储量为14.89亿吨。挪威北海海域的油业早于英国,11年埃克菲斯克油田出油为其起点。15年生产原油900万吨,成为西欧第一个石油自给有余的国家。尔后,原油产量稳步上升,1992年达1.64亿吨,超过英国成为西欧地区最大产油国,1998年,其石油产量为1.52亿吨,成为世界上最大产油国之一。2003年5月,挪威驻委内瑞拉大使达格·默克宣布,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将在委内瑞拉德尔塔拉天然气项目中投资30~50亿美元。这是挪威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国外投资,它意味着挪威石油工业开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2003)。
2000年西欧地区石油储比为7,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为23.4亿吨,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的1.67%,比1999年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25.38亿吨减少了7.7%。2000年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为4.5万亿立方米,比1999年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4.43亿立方米增加了1.5%,占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储量的3.01%。2000年西欧石油生产量为3.21亿吨,比上年的石油产量增加了1.0%,占全世界石油产量的9.58%(其中英国2000年的产量为12684.5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13624.5万吨减少了6.9%;挪威2000年的产量为16081.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15088.0万吨增长了6.6%。),而1999年西欧石油消费占世界石油消费的22%。西欧1999年的天然气产量为2892.37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2665.7亿立方米增加了8.5%,占世界产量的12.31%,而其天然气消费量1999年为4173亿立方米,占全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17.38%。天然气在欧盟15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近24%,相对世界其他地区而言,欧盟天然气储量有限,产量不高,但消费量和进口量很大,输气管网发达。截止到2001年底,欧盟天然气探明储量3.2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1%,主要分布于荷兰(1.77万亿立方米)和英国(0.73万亿立方米)。欧盟2001年产气量2129亿立方米,占世界的8.6%,主要生产国是英国(1058亿立方米)和荷兰(614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3433亿立方米,占世界的15.9%,主要消费国是英国(954亿立方米)、德国(829亿立方米)、意大利(645亿立方米)、法国(407亿立方米)、荷兰(393亿立方米)和西班牙(182亿立方米)(刘岩,2003)。
二、西欧的油气贸易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西欧石油进口量已达4000多万吨,超过了美、日两国进口量的总和,相当于世界总进口量的30%。进入60年代以后,西欧实施了能源从煤炭到石油的转换,石油消费量激增,至13年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45.6%,那时,西欧是一个贫油区,原油产量仅约1800万吨,对于区内庞大的消费需求不过是杯水车薪,以至形成了石油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随着挪威、英国北海石油的开,提高了区内原油的自给率。同时,重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压缩石油消费量‘提高天然气、煤炭和核能的消费比例,石油进口量显著下降。但因北海原油生产受储量规模的限制,西欧仍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中东和非洲是西欧石油进口的基本来源,此外,来自原苏联与拉美的石油亦占有一定的比例。意大利、法国、原联邦德国是西欧三大石油进口国。
北美和欧洲是世界管道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市场。在北美主要天然气的出口国是加拿大,其主要通过管道向美国出售天然气,2000年的管道天然气贸易量为1034.4亿立方米;欧盟天然气消费的39.2%来自进口,而且进口来源多,半数成员国完全依赖进口(刘岩,2003)。在欧洲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国是俄罗斯、荷兰、挪威、英国等,出口到意大利、土耳其、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因此,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荷兰和英国是保证北美和欧洲这两大消费区天然气供应的最重要国家,在地区天然气贸易中具有很强的地缘政治优势。
俄罗斯在中欧和西欧的天然气供应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对欧洲其他国家来说,如果没有俄罗斯的油气供应,特别是天然气的供应,欧洲的能源安全就面临着很大的威胁。2001年,欧盟管道进口天然气1542亿立方米,其中,来自俄罗斯752.3亿立方米(刘岩,2003)。但俄罗斯在站稳欧洲市场的同时,准备利用其强大的油气优势,东向开发东北亚和中国市场,以防其油气出口的单一性而带来的劣势。
挪威2000年的天然气储量为1.2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为449.6亿立方米。1999年挪威出口到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天然气比1998年增加了6.8%,达到455亿立方米。法国燃气公司是挪威天然气的最大买家,共购进112亿立方米。德国的鲁尔天然气公司购买了95亿立方米,比利时配气公司购买了56亿立方米。挪威出口到捷克共和国的天然气增加到13亿立方米。1999年10月,挪威输气管网完成扩容改造,连接Kollsnes与Emden终端的欧洲输气管道二期工程开始投入运营。2001年,欧盟进口天然气的1542亿立方米中483.8亿立方米来自挪威(刘岩,2003)。
2000年荷兰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77万亿立方米,产量为628亿立方米,出口量为366.2亿立方米。1999年荷兰的管输天然气出口量由于向德国的出口减少,1998年下降至350亿立方米,同时因Trans-Europa-Naturgas管线扩建工程的影响,出口到意大利的天然气也有所下降。2000年出口的管输天然气量为366.2亿立方米。
2000年欧洲还是液化天然气(LNG)进口第二大户,进口量为326.8亿立方米,仅次于亚太地区(其进口达980.4亿立方米)。2001年进口LNG为287亿立方米,其中来自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曼、利比亚、阿联酋的LNG分别为200.7、55.5、9.3、9.1、7.7、0.2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出口量1429.5亿立方米的20%(刘岩,2003)。
三、西欧的油气运输
徐小杰根据研究认为,未来的亚欧陆上油气管道运输网络主要由“石油心脏地带”向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个需求月形地带流通,具体有西向、南向和东向三个方向的跨国管网系统。其中,西向的管网系统有两个部分,一是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到欧洲。这里有俄罗斯的友谊管道和新建的亚马尔管道。二是中亚向西针对欧洲市场的运输线路,包括北线和西线。北线指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往北进入俄罗斯领土,利用现有的管线输送到俄罗斯的黑海港口诺瓦罗伊斯克。西线指里海的石油经巴库到格鲁吉亚或土耳其进入黑海或地中海。同时,北非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已经贯穿马格里布,北上供应南欧市场,这就是著名的马格里布—欧洲管线(徐小杰,1998)。具体来说,连接西欧的石油输送航线主要有(王金洲,1999):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线。这条航线从波斯湾各油港经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沿非洲东海岸穿行莫桑比克海峡绕道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直达西欧、北美。此航线主要由超级油轮经营,它担负着输往西欧石油总量的70%和输往美国石油的45%,它是西欧、北美主要的供油运输线,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运输线。
北美、西欧和前苏联地区又是油气管输最发达的地区(图5-1、图5-2见书后彩图)。那里的天然气管道星罗棋布并已实现了国际联网。欧盟内部现有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18.7万公里,是10年7.1万公里的2.63倍。欧盟内部跨国管输量613.9亿立方米,占世界跨国管输量4083.2亿立方米的15%。欧盟60%的天然气消费量至少跨越一个国家输送(刘岩,2003)。天然气干线密度在美国为185米/千米2,在荷兰为265米/千米2,法国为48米/千米2。西欧天然气供应最初是区域性的,但从荷兰发现格宁根气田后,西欧开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东欧也在积极扩建其输气管道。就参与国的数量而言,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用户有2亿。
近几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输气管道的建设稳定增长。全欧对清洁燃料需求的增长,正推动着由前苏联地区、北非以及北海外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欧洲目前在建和建设的项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的Zeepipe II管线、“欧洲管线”、霍尔腾管线以及欧洲—马格里布管线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四、欧盟天然气统一市场
从以上分析可见,欧盟成员国之间天然气消费部分靠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解决,但很大部分还需要依靠从欧盟外部市场进口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欧盟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欧盟形成了天然气统一市场。
欧盟各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宦国渝,李晓东,孙剑,2003),即起步期、成长期、成型期和成熟期。目前这些国家已进入了气源多元化、市场需求稳定、基础设施完善的成熟期,这为欧盟形成统一的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统一的天然气市场是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欧盟各国推动本国天然气行业发展、促进高效清洁能源利用的需要。
早在1990年,欧盟委员会就已经开始促进欧盟内部天然气市场的建立。1990年6月和1991年5月,欧盟委员会相继发布了90/377/EEC指令《关于提高工业最终用户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透明度的程序》和91/296/EEC指令《关于通过管网输送天然气》,迈开了发展内部天然气市场的第一步。1996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以1254/96/EC指令的形式,公布了跨欧洲能源网络建设的一系列指导方针,这些方针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天然气一体化基础设施的建设。1998年7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又发布了98/30/EC指令,阐明了内部天然气市场的共同规则和各成员国天然气部门的组织原则,提出了为确保内部天然气市场得以建立并有效运营,各成员国在输送、储存、配送领域必须承担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义务,还规定了强制性条款。
欧盟天然气统一市场的主导思想在于促使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为构建和完善区域内统一的能源市场作准备,但是,在不妨碍内部大市场的前提下,允许各国具有一些豁免权,并制定各国管理制度。在欧盟天然气统一市场内,要坚持公平原则、透明原则和取许可证为主要手段的监管方式。
从欧盟天然气统一市场的形成,及其主导思想和执行原则来看,欧盟在天然气乃至能源市场的管理上已开始了统一的管理,其各国的油气安全战略必然受其统一规则的支持与约束。
长安逸动怎么样质量好不好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也随之下降,由原来的92号油7.2元多降至5.3元多,降价达近两天多,是历史
上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可以趁机多囤些汽油,估计油价会在后续涨起来
长安逸动车质量还算不错,故障率也不高。
1、长安汽车虽是国产民族品牌,但是在和世界品牌(福特, 马自达 ,铃木等等)一系列大品牌合作中吸收到了很多精华部分。逸动独创了“怠速启停”智能节油系统,就是在等红灯或者较长时间驻车的时候(怠速启停系统的时间可自行调节),发动机可自动关闭,要起步的时候不需重新点火,只需轻点油门就可轻松起步。
2、逸动是长安全新C平台的首款紧凑级车型,外观方面,1.5T车型与现售的1.6L车型保持了一致,延续了时尚、年轻的风格,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在自主品牌车型中较为出色。车尾部分,1.5T车型尾部组左侧的TGDI标识表明了该车的身份。
3、逸动是长安全新C平台的首款紧凑级车型,外观方面,1.5T车型与现售的1.6L车型保持了一致,延续了时尚、年轻的风格,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在自主品牌车型中较为出色。车尾部分,1.5T车型尾部组左侧的TGDI标识表明了该车的身份。
4.逸动是长安自主研发的新款中级车,外形美观大气,柳叶形状的前大灯与设计新颖的进气格栅组合,动感飘逸,具有很强的运动感,车身线条流畅自然;内饰简洁舒适, 仪表盘设计 时尚;空间宽裕,座椅舒适性不错;搭载1.6L自然吸气及1.5T涡轮增压直喷两款高效发动机,动力输出够用;匹配自主的5速手动变速器,操控轻盈;油耗一般;怠速启停系统不单单是环保的象征 还可以在你用车中省下大笔财富(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