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矿产?
2.投资什么最升值?
3.做监理员有前途吗?
4.1990年的经济
5.2015上海的经济总量?
6.求期货从业资格历年考试真题
针对我国的能源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我国未来的能源经济学研究大致应有以下几个方向:
——能源消费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Ramsey模型的框架下,在生产函数中引入能源要素,然后根据历年的资本、劳动、能源、物质、社会生产总值的变动计算经济的均衡增长路径。或者是建立计量模型,根据时间序列数据考察能源密度、劳动力密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关系,以及资本、劳动、物质和能源的替代弹性(包括中长期)的符号与大小。
——估计能源需求函数,建立能源需求的研究框架。考察影响需求的各个因素(包括经济周期的影响),根据历年电力、石油等能源的产量变化得到各种能源品消费组合的变动。
——根据我国能源定价体制,估计能源价格波动方程。1998年,国家对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单一定价,开始推行市场化定价模式,与国际接轨。影响油价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也更加复杂了,我们需要关注的如:石油需求、替代品的价格、石油的预测和可开量、性能与储量、世界政治形势、石油的控制权、石油投资、各国及石油组织的垄断策略等等,也可以研究我国能源价格与世界能源价格的相关性和滞后性。
——研究能源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和供给效率。例如,研究能源消耗密度与工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生产结构是否随着时间趋于更高的能源密度等,以及对于国内石油、电力、煤炭等垄断性的能源行业建立垄断竞争模型。
——分析能源冲击对宏观经济各变量的影响、价格波动导致的受益与损失。还有,研究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冲击所导致的社会变化,以及进一步的能源立法。
——研究能源进口战略、替代战略与国家经济安全。利用石油期货市场等国际资本市场规避风险,保证国家石油安全。
——建立包含能源在内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进行能源政策分析。目前国际上涉及能源的CGE模型主要是环境政策方面。我们可以在CGE模型中引入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进而模拟分析能源政策对经济各部门的影响。
什么是矿产?
1、1987~1988年是一个经济扩张的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0%,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34.8%。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依然是为了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从1986年开始加大财政支出,不断扩大财政赤字,特别是1988年实行财政的“包干”体制以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猛增。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赤字问题,货币连年超经济发行,到1988年第四季度,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为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由于货币的超量发行,市场货币的流通量剧增,引发了物价的猛烈上涨,货币贬值。同年5月宣布物价补贴由暗补转为明补,6月份一再表示要下决心克服价格改革的障碍,7月份尝试着开放了名牌烟酒的价格。这一系列措施加剧了居民的不确定性心理预期,引发了1988年8月中旬的抢购风潮和挤兑银行存款的现象。1988年第四季度末的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上涨20.3%,8月份银行存款减少了26亿元,官方宣布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8.5%。为了整顿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对经济实行全面的“治理整顿”,其措施之严厉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
2、到19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又开始上升,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业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中央于1993年夏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总理亲自任人民银行的行长。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纪律;使国有银行与其隶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分离;所有专业银行必须立即取消外;限制地区间;派出工作组到各省检查执行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比率由1:5.64骤然下降到1:8.27,国际收支恶化。由于国内巨大的需求压力,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使得通货膨胀全面爆发。
由于1992~1993年我国经济中出现的严重的泡沫现象(例:海南发展银行被并购)和高通货膨胀率以及潜在的金融风险,中央从1993年夏开始实施“软着陆”的攻关调控,在货币政策方面出台了13条压缩银行信贷规模的措施,使新增货币供应量M0从1993年的1528.7亿减少到1994年的1423.9亿和1995年的596.8亿。由于这次调控吸取了以前货币紧缩过度造成经济过冷的教训,这个货币政策的实施中一直遵循着“适度从紧”的原则,最终于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是实际上还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信贷状况的收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综合信贷的平衡;限制地区间的信贷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紧缩措施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影响不大;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出现巨大差额,1993年夏沿海专业银行的利率为10%~16%,而市场利率却达到20%~35%。
3、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对投入工厂,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庞大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比2002年增加31.2%,达到创纪录的9110万吨。我国主要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投资什么最升值?
矿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如前所述,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大国之一。新中国建立以来,矿产开发利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煤炭、水泥、钢、硫、铁矿、10种有色金属以及原油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至第五位。我国已成为世界少数几个矿业大国之一,矿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以及政策和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中国矿产及其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矿山后备不足或枯竭,未来形势十分严峻。2000年,不少矿山,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一些矿山的生产能力大量消失,铁、煤、铜、金等重要矿产生产能力消失10%~70%。到2010年,45种矿产已探明有半数以上不能保证建设的需要,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一些能源基础性矿产、大宗支柱型矿产不能满足需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带来重大制约。到2020年后,45种矿产中大多数矿产将不能保证需要。
(2)矿产开发利用率低,浪费大。据对全国719个国有坑矿山的调查,有56%的矿山回率低于设计要求。全国矿产开发综合回收率仅为30%~50%,全国金属矿山矿井开回率平均为50%,国有煤矿矿井回率仅50%,乡镇煤矿10%~30%,一些个体煤矿回率在10%以下,总回收率为30%。矿产综合利用率低。据对1845个矿山的调查,全国50%的矿山有益伴生综合回收率不到25%。二次利用率低。我国废铝回收只占全国铝产量的1.12%,锌不到6%,铁只有15%,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率仅40%。国民经济发展对消耗强度过大,单位的效益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52~1988年,我国国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为8.6倍,而同期能源消耗增长了16倍,生铁增长26.3倍。
(3)矿产开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严重。据统计,我国因矿产掘产生的废弃物每年约为6亿吨。由于固体废弃物乱堆滥放,造成压占、空塌陷等损坏土地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现每年仍以0.025万平方千米速度发展。矿产的不合理利用,尾矿及废气、烟尘的排泄,造成了水体和大气的严重污染。我国火电厂中小型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出发达国家约30%,大量中小型水泥厂的水泥排尘量在3千克/吨水平。目前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积存量超过60亿吨,而其综合利用率仅40%,处理率低,严重地污染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体。
(4)矿产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有效的统一的和社会管理。无偿使用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扭转,尚未建立矿权的流转制度,缺乏完善的核算制度和价值管理,的消耗补偿尚未形成合理机制。
做监理员有前途吗?
现如今股市行情处于熊市,可以考虑投资原油
原油在国际上属于相等成熟的市场投资标的,市场对付原油的庞大需求量与供应量使得原油价值颠簸较大,并且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相关,从而培育了原油的国际投资热度。
一、起首原油投资相对付其拥有机动的买卖营业模式,很高的资金操作服从;
最为中国投资者认识成本市场买卖营业品种无疑是股票,针对海内的股市,人们不禁有一种弃之痛惜,食之无味的鸡肋情怀,A股从2009年开始就一向处在熊市的轨道中,团结a股特有的单边买卖营业模式,让投资者的入场参加机遇少之又少,并且也加大了投资风险,而然原油投资的双向买卖营业模式的上风就很好的浮现出来;原油投资相对付股票来说最大的上风莫过于资金操作服从,原油投资都是回收担保金买卖营业,相对付股票的全额买卖营业来说,很好的进步了资金的操作服从;中国股市特有的T+1买卖营业机制,使得股票操纵难度很大,及其不机动,原油投资的T+0买卖营业机制,便于随时掌握行情和规避风险,操纵机动性很强。
二、其次相对付期货其拥有完美的市场机制,机动的买卖营业时刻;
与原油投资相干联很大的期货投资的比拟,海内期货投资品种首要齐集于农产物与家产质料的期货合约,农产物投资受季候性影响较大,且买卖营业持续性不敷,然而原油属于国际能源买卖营业品种,买卖营业活泼,持续性强;且海内期货投资主力哄骗严峻,轻易呈现单个庄家控盘的恶劣排场,然而原油投资的国际庞大供求量,基础没有云云资金气力的团体节制,以是原油投资的市场走势较为公道且易于掌握;期货买卖营业时刻首要齐集于白日的事变时刻,原油投资的交投首要齐集于西欧国度,以是其买卖营业活泼时刻段首要齐集于晚上8到11点,很好的错开了上班时刻,便于专注看盘操纵。
三、再次相对付贵金属有着不行更换的套期保值的投资需求;
通过与海内近几年投资热度较高的贵金属举办较量,原油与贵金属作为投资标的有着千丝万缕的接洽,对付国际大势、美国经济情形与欧洲债务危急等国际根基面的价值回响根基上都是同向的。可是从二者的根基属性可以核办一二,贵金属的实际用途首要用于细软工艺、医疗东西与蕴藏等,相对付原油,市场对贵金属现货的需求不高,但原油作为家产质料普及用于各项家产出产加工,有着国度计谋职位,其现货市场需求强于白银,从而投资者对付现货与期货相团结的套期保值需求较大,很好的浮现出了原油相对付白银的一大上风——套期保值,期现团结。
四、最后相对付房地产有着较大的投资赢利空间,较低的门槛,较快的投资接纳周期。
将原油投资与前几年投资收益最大的房地产行业比拟,房地产行业在2006年开始了一波极佳的投资行情,然而对付现今当局的各类限购其市场投资热度有所镌汰,并且个中存在的泡沫较大,隐藏着必然的风险,其次是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门槛较高,不是一样平常散户投资者所能参与的,房地产投资的接纳周期较长,资金回笼较慢。然而原油的价值颠簸较大,共同其双向买卖营业模式,个中投资机遇更多,且操作担保金买卖营业,门槛较低,满意了中小投资的投资需求,投资回报周期较短。
综上所述,原油投资的上风较为明明,首要表此刻相对付股票其拥有机动的买卖营业模式,很高的资金操作服从;相对付期货其拥有完美的市场机制,机动的买卖营业时刻;相对付贵金属有着不行更换的套期保值的投资需求;相对付房地产有着较大的投资赢利空间,较低的门槛,较快的投资接纳周期。
1990年的经济
监理工程师到底有没有前途
监理业是依靠技术和管理进行服务的特殊行业。监理市场的竞争靠的是技术和管理实力,而技术和管理实力主要靠的就是人才。今天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和大家说说监理工程师到底有没有前途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监理人才作为监理行业“高智能”知识和“高水平”管理的载体,成为决定监理公司保持优势竞争地位的关键因素。监理企业能否吸引、留住并合理充分使用高素质人才,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是监理企业管理中不容忽视的核心问题。所以监理人才永远是监理企业的宝贵财富,只要世上还有工程监理这个行业的存在,监理人才就必将得到重视。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全国获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共8万余人,扣除减员每年净增长不到2%。而目前在建工程保持在10余万个左右,更不要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设计院、大专院校、建设单位、部门工作,故现场实际约每3个工程才有1个注册监理工程师,即使全部当上总监也严重不足,不用说专业监理工程师了。
况且现在一般监理企业中35-60岁的人员比例过低,有的不到3%,而这一部分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尚属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知识面较广、技术成熟的群体。不少监理企业中60-70岁年龄段的人员比例不小,一般都是退休后发挥余热。这部分人员在现场主要是体力不适应,旁站不用说了,巡视也很难到位,精力够不上监理的要求,另外这些人知识老化,思想僵化,也不肯学习,必然会被淘汰出局。再就是一大批才出校门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以大专生为主(名牌大学、本科生以上的则很少问津监理企业),他们要培养成监理企业的中坚力量,尚需时日。所以监理人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是供不应求的。
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淘汰了那些低效率的企业,从而将向高效率的.企业配置。随着国家对监理行业的行为规范不断加强,那些靠降低服务质量,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现象必然得到进一步遏制。工作效率低下,监理运作不规范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次国家对监理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上调,必将出台一系列保证新价格能够得到实施的具体措施。所以笔者认为,监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随着监理企业收入的提高,也必然得到相应的改善。fj.yd119.cn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包括广大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区的全国各地拔地而起;2007年中国对外放开原油、成品油市场,一大批国外企业正在涌入国内,从而使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港口码头、储运物流等领域的基本建设市场规模迅速膨胀,给国内石化工程建设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空间;其它诸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地铁、通讯等工程建设项目也是目不暇接……有市场的行业必然会有发展,所以,只要你是合格的监理工程师,一定成为众多监理企业竞相争取的目标。
2015上海的经济总量?
1990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院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农业喜获丰收,主要比例关系有所调整,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促进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果。初步统计,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国民收入1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4.8%。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产成品积压增多、经济效益下降,财政困难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1990年,各地重视农业,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落实“科技兴农”措施,加之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738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8.3%,林业产值增长2.2%,牧业产值增长5.9%,副业产值增长3.4%,渔业产值增长6.7%。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产。粮食总产量43500万吨,比上年增长6.7%,再创历史新水平,棉花、油料和糖料生产大幅度增长,蔬菜、水果生产又获丰收。但1990年农业丰收并不表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一个新的水平。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棉 花 447 万吨 18.1
油 料 1615 万吨 24.7
其中:油菜籽 693 万吨 27.5
甘 蔗 5727 万吨 17.4
甜 菜 1453 万吨 57.2
黄红麻 72 万吨 9.5
烤 烟 226 万吨 -6.2
蚕 茧 53 万吨 9.4
茶 叶 53 万吨 -0.3
水 果 1876 万吨 2.4
林业生产建设取得新的成绩,造林质量不断提高。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平原绿化又有新的发展。森林防火工作成就显著,森林总消耗量开始下降,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但森林病虫害仍较严重。
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禽、蛋、奶等继续增产。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 2504 万吨 7.7
牛 奶 413 万吨 8.2
绵羊毛 24 万吨 1.8
肉猪出栏数 3.1 亿头 6.2
猪年末数 3.6 亿头 3.0
羊年末数 2.1 亿只 -0.8
大牲畜年末数 1.3 亿头 2.7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218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增长6%,海水产品产量增长5.5%。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1990年末全国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854亿瓦特,比上年末增长1.7%;大中型拖拉机82万台,下降3.6%;小型和手扶拖拉机698万台,增长6.6%;载重汽车62万辆,下降1.3%;排灌动力机械706亿瓦特,增长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607万吨,增长10.6%。农村用电量835亿千瓦小时,增长5.7%。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有所扩大。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199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1625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产值增长9.9%,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54.6%。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势头。1990年工业总产值2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为19629亿元,增长6%。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2.9%,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9.1%(其中乡办工业增长12.5%),个体工业增长21.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增长56%。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1.4%。
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纱 450 万吨 -5.6
布 180 亿米 -4.9
呢绒 2.8 亿米 持 平
机制纸及纸板 1330 万吨 -0.2
糖 571 万吨 14.0
原盐 万吨 -29.9
卷烟 3290 万箱 3.0
合成洗涤剂 148.4 万吨 1.2
日用精铝制品 7.27 万吨 -11.6
自行车 3141 万辆 -14.6
电视机 2662 万部 -3.8
其中:彩色电视机 1023 万部 8.8
录音机20 万部 26.4
照相机 189.9 万架 -22.6
家用洗衣机 652.6 万台 -20.9
家用电冰箱 475.4 万台 -29.2
能源生产总量10.4 亿吨 2.4
(折标准燃料)
原煤 10.8 亿吨 2.5
原油 1.38 亿吨 持 平
发电量 6180 亿千瓦小时 5.7
其中:水电 1260 亿千瓦小时 6.5
钢 6604 万吨 7.2
钢材 5121 万吨 5.4
水泥 2.03 亿吨 -3.3
木材 5400 万立方米 -6.9
硫酸 1169 万吨 1.4
纯碱 374.6 万吨 23.3
化肥 1912 万吨 6.1
化学农药 22.93 万吨 10.3
发电设备 1143 万千瓦 -2.7
金属切削机床11.78 万台 -34.1
汽车 50.91 万辆 -12.8
拖拉机 3.9 万台 -1.5
机车 655 台 -3.7
民用钢质船舶 123 万吨 -13.4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1990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71亿元,比上年下降18.5%,其中实现利润下降58%。产成品积压增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上年的109天延长到127天;平均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税,由上年的19.39元下降到13.76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仅比上年提高0.8%;部分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成本继续超支,亏损企业增加,亏损额上升。
企业承包进一步完善。1990年末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已续签了承包合同的有44604户,占第一轮承包到期企业总数的88.6%。新一轮承包的工业企业,从承包基数的确定,到承包的内容都比上一轮有所改进。同时有关部门在部分地区进行了“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的试点。 固定资产投资回升。1990年,为适应启动市场、促进生产增长的需要,院决定适当增加投资需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1亿元,比上年增加185亿元,增长4.5%。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2927亿元,增长10.5%;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550亿元,下降2.8%;个人投资4亿元,下降5.6%。在建项目得到控制,全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12.3万个,比上年减少3536个;在建项目总规模11554亿元,增长16%。但投资效益低的状况仍无明显改善。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在国家重点倾斜政策支持下,农业、能源、运输、邮电部门建设得到加强。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中,农业投资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5%上升到3%;能源工业投资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所占比重由27.8%上升到29.9%;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393亿元,增长46.1%,所占比重由10.7%上升到14.4%。
199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1703亿元(含车船购置费),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生产性建设投资1230亿元,投资比重由68.6%上升到72.2%;非生产性建设投资473亿元,比重由31.4%下降为27.8%,楼堂馆所及其他非生产性建设得到有效控制。更新改造投资82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用于节约能源、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增长14.1%,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3.3%提高到25.3%。
重点建设加快,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国家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200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26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全国建成投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95个,大中型项目内的单项工程71个;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92个。建成投产的重大工程主要有:年煤能力400万吨的山西古交矿区马兰矿井,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上海石洞口电厂,南京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目前我国最大的化纤生产基地――江苏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全长410公里、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双线电气化重载单元列车――大同至秦皇岛运煤专用铁路(一期),375公里的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规模宏大的北京亚运会建筑群工程和第一台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能粒子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
1990年,全国基本建设新增加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2016万吨,发电机组容量912万千瓦,石油开1332万吨、天然气开10.3亿立方米(均含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增加的能力);纯碱60万吨,化肥25万吨,木材开26万立方米,水泥169万吨,平板玻璃250万重量箱;新建铁路交付运营里程127公里,铁路复线里程349公里,铁路电气化里程551公里,新建公路2141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2256万吨。
建筑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1990年,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3亿元,比上年下降3.9%;施工面积1.亿平方米,下降7.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547元,比上年下降1.5%;亏损企业增多,亏损额扩大。
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发现或证实为工业矿床的矿产地267处,取得进展的勘查矿区102处,完成机械岩心(石油)钻探工作量905万米。有57种矿产新增了探明储量。塔里木、东海油气地质勘查取得重要进展,松辽盆地南部的天然气勘查实现重大突破。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运输紧张状况和运输秩序有所好转。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比上年有一定增长,远洋运输在世界航运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各种运输量完成如下:
1990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26322 亿吨公里 2.9
铁 路 10593 亿吨公里 2.1
公 路 3441 亿吨公里 2.0
水 运 11650 亿吨公里 4.1
其中:远洋运输 8190 亿吨公里 6.5
空 运 8 亿吨公里 17.4
管 道 642 亿吨公里 2.1
旅客周转量 5612 亿人公里 -7.6
铁 路 2616 亿人公里 -13.9
公 路 2600 亿人公里 -2.3
水 运 178 亿人公里 15.3
空 运 278 亿人公里 17.1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4.6 亿吨 -1.7
运输收入增加。铁路由于调整运价,运输收入比上年增长29.7%,但效率提高不快,铁路货运机车平均日产量85.9万吨公里,比上年仅提高0.7%。地方公路和水运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局面仍然存在。
邮电通信事业有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邮政快件、特快传递、传真、国际港澳电话等业务的增长幅度都超过20%。年末城市市内电话达到52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2%,程控电话已占市话总容量的43.5%。 国内市场销售逐渐向稳定增长的方向发展。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消费品零售额7220亿元,增长1.9%,其中售予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723亿元,增长4.3%;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035亿元,增长1.7%。
从城乡消费品市场看,城市全年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4季度增长13.4%,已基本趋于正常;县及县以下市场从10月份开始回升,但全年零售额仍下降2.4%。
从主要商品销售数量看,吃的商品销售平稳,食用植物油、食糖、猪肉、水产品销量比上年增长;穿、用商品中,彩电增长39.9%、电风扇增长1.9%,棉布、呢绒、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录音机、黑白电视机、洗衣机等多数商品销售量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
在各种经济类型的商品零售额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增长3.2%;集体所有制单位下降3.5%,其中供销合作社下降0.7%;各种合营增长24.8%;个体增长5.8%。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零售额增长7.9%。
商业部门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1990年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85%;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45.5%,资金周转进一步减慢。
生产资料市场从9月份开始由降转升。1990年全国物资系统销售生产资料2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4季度增长21.8%。钢材销售34万吨,比上年增长3.8%;煤炭2.6亿吨,增长3.5%;木材18万立方米,下降10.2%;水泥2756万吨,下降10.7%;汽车55.6万辆,增长0.4%;机电设备504亿元,增长4.6%。
1990年市场物价总水平继续上涨,但涨幅明显缩小。全年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大大低于上年上涨17.8%的幅度。市场零售物价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食品零售价格趋稳;集市贸易的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第4季度各地集中调整了一些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部分大中城市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城乡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
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情况如下:
1990年 其中城镇12月比
比上年上涨% 上年同月上涨%
食品类 0.3 1.8
粮 食 -4.8 -6.3
肉禽蛋 -2.1 -3.1
其中:猪肉 -4.0 -4.3
鲜菜 -0.4 13.9
水产品 -0.7 5.7
烟酒茶 0.9 1.6
糕 点 7.8 9.8
衣着类 7.1 6.3
日用品类 1.9 1.4
药及医疗用品类 2.4 1.7
燃料类 8.2 32.0
农业生产资料类 5.5 -
服务项目 20.9 11.6 进出口实现顺差。据海关统计,1990年进出口货物总额达11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出口总额620.6亿美元,增长18.1%;进口总额533.5亿美元,下降9.8%。扣除不收付外汇的进出口货物,出大于进131亿美元,改变了自年以来连年逆差的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对外支付能力增强。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1990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01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亿美元,均比上年略有增长。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又获新成绩。1990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营业额17亿美元,增长0.8%。
国际旅游业逐步回升。1990年到我国游览、访问以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国际旅游者达27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旅游外汇收入22.2亿美元,增长19.2%。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1990年共取得国家级科学技术成果2914项。经国家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奖59项,国家发明奖22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05项。
1990年,国家各项科技发展进展良好,成效显著。“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合同有90%以上已完成任务,取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30万千瓦机组批量生产和四次群光纤通讯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等一批重大成果。1990年又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并通过验收,向国内外开放。
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资助科研项目3531个,资助金额1.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8.9%。
199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设有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9156个,比上年增加1941个;组织技术开发项目4.65万项,比上年增加1.15万项。
1990年末全国共有产品监督检测中心3000个,其中国家级检测中心104个;全年制定、修改各类国家标准853个。1990年末,全国共有1000个气象台站建立了天气警报系统;各类有人值守的地震台站876个,地震测报网点4187个,区域和地方遥测地震台网20个;国家批准设立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环境保护区,新建151个海洋监测站点。1990年测绘部门测绘了各种比例尺地图24953幅,出版公开版地图430种。
专利事业发展较快。1990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41469件,比上年增长26%,其中工矿企业专利申请增长59.9%;批准专利22588件,比上年增长31.9%。
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1990年末全国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32万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0万人;比上年增长6.0%。全国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5410个,科学技术情报和文献机构410个,科学家和工程师42万人。全国高等学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7.5万人,占86.5%。群众性科技活动又有所发展,厂矿科协已达7600个。 适应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有所控制。1990年全国招收研究生3万人,比上年增长3.9%;在学研究生9.3万人,下降8.2%。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0.9万人,比上年增长2%;在校学生206.3万人,下降0.9%。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1990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604.8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133.2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1322万人的45.7%。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1990年全国初中在校学生386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224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74.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通过普及初等教育检查验收的县达到1459个,比上年新增加70个。
成人教育整顿取得进展。1990年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49.2万人,在校学生174万人,比上年下降0.1%。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58.8万人,比上年下降6.9%;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学生1282万人,增长1.1%;成人中、小学在校学生2369万人,增长15.7%。扫除文盲工作成效显著,共扫除文盲3.2万人。
1990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819个,文化馆3000个,公共图书馆2527个,博物馆1012个,档案馆3630个,广播电台640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673座,电视台510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38座,各类**放映单位14.5万个。1990年生产**故事片100部,发行各种新片(长片)199.5部,有18部(次)影片在国际**节上获奖。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全年出版158.7亿份,各类杂志出版19.1亿册,图书出版55.8亿册(张)。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0年末全国医院共有病床262.4万张,比上年末增长2.2%;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9.8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医生176.3万人(含中、西医师130.3万人),增长2.6%;护师、护士.5万人,增长5.7%。
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1990年共有61名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杯赛中获得54个世界冠军,有8人3队16次创造14项世界纪录,34人2队49次创造40项亚洲纪录,131人30队221次创造132项全国纪录。1990年我国成功地举办了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夺得金牌183块。亚运会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到1990年末共评出体育先进县259个,全年有7478万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70381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达2188万人次。 居民消费需求有所回升。据抽样调查,1990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货币收入为1387元,比上年增长1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30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商品性支出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8%。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些居民家庭实际收入有所下降。
城镇就业继续增加。1990年全国城镇安置待业人员400万人。年末全国职工人数为139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7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职工达1352万人,增加162万人。年末城镇个体劳动者700万人,增加50万人。
1990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2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150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7%。
城乡储蓄大幅度增加。199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0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87亿元,增长36.7%。
城乡居住条件又有改善。1990年城镇新建住宅1.8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6.6亿平方米。
社会事业继续发展。1990年全国各类社会院床位达76.1万张,收养58万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4481万人次。全国已有25.1%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城市社会服务网络也有较快发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8万个。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0年各类财产险承保总额25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国有54万户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9089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有21736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共处理国内财产险赔案278万件,支付已决赔款81.1亿元,为925万人支付人身保险赔款26亿元。 199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21.06‰,死亡率为6.67‰,自然增长率为14.3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143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29万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未包括台湾省。
(2)各项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各项指标对比的基期数,除1989年末人口数按第四次人口普查数作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按新的商品房统计口径作了调整外,其余均为《中国统计年鉴》发表的正式统计数。
(4)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30元,其自产自用产品价格是按原定的国家牌价计算的,与历年资料可比;如改用合同定购综合平均价计算,则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3元。
求期货从业资格历年考试真题
上海与全国一样,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下降,逐步由拼向拼智力转变。但与全国不同的是,上海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更低,创新驱动力更强。2013年和2014年,上海仅以3%~5%的投资增速支撑了7%~8%的经济增长率;而全国要用15%以上的投资增速才能支撑7%~8%的经济增长率。
上海产能过剩的矛盾不突出,而城市运行安全矛盾逐步突出。从产业发展瓶颈看,全国面临的是融资难和生态环境硬约束突出,而上海产业发展更多面临的是制度约束。
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上海经济稳中有进,呈现出
与全国不同的“新常态”特征
(一)2014年上海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GDP增速达到7%
2014年上海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稳”主要表现在“四个平稳”: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从全年经济走势看,前三季度全市GDP累计增速分别为7.0%、7.1%、7.0%,波动幅度仅为0.1个百分点,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二是物价保持平稳态势,1-10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其中10月份上涨2.4%,明显低于3%的年度控制目标,在较低的通胀水平上实现了中速增长。三是就业形势平稳,截至10月末,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8.15万个,提前三个月完成年度就业创业目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24.29万,同比减少1.32万人,没有出现明显的就业压力。四是社会消费基本平稳。2014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其中一季度增长7.2%,上半年增长7.6%,1-10月增长8.7%,平稳回升。同时1-9月份无店铺和网上商店消费分别增长21.7%和25.1%,明显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
“进”主要体现在“六个进一步”:一是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比二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第二产业和工业3.9和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2.82%,比去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稳定在60%以上,产业结构更趋服务化。二是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高端化。从服务业结构看,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5%、12.5%和8.4%。从工业结构看,1-10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6.4%,也比全市工业总产值高出4.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别增长20.1%、37.0%和11.6%,同比增幅都有所上升。三是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增强。1-10月份,上海利用外资实际到位金额增长10%,比全国高出8.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增长24.1%,同比提高18.8个百分点。四是金融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1-10月份,全市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2.5%,其中股票成交额增长10.4%,扭转了1-8月份负增长的局面。新金融特色功能区初现雏形,如嘉定区促进产业与金融“共荣共生”,大力推进“金融硅谷”建设,着力打造新型金融产业发展集聚区、资本市场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区和为长三角地区配套的专业金融服务集聚区,目前嘉定区已经集聚了1000余家基金公司、管理资金规模近千亿元。五是转型发展进一步提速。一方面,节能减排工作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截至10月底,上海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削减3%;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均比上年削减1%;单位GDP的能耗总体减少18%,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另一方面,土地的二次开发步伐加快。如奉贤区1-9月份已腾出土地15亩,25个腾出土地的项目中已有10个进入土地二次开发的实质性启动。六是改革效应进一步显现。一方面,各区县对接自贸区改革步伐加快,如青浦区对照市下发可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已复制推广6项,并正在推进18项,特别是出口加工区创新“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再利用”的监管制度,更加领先自贸区一步。另一方面,“营改增”政策效应进一步凸显。1-10月份,上海增值税收入增长11.7%,依然保持较快增速。部分区县增值税增幅增长更快。比如,长宁区增值税就增长46.2%,而营业税仅增长7.9%。
(二)上海经济运行呈现出“新常态”的特征
近年来,上海经济已逐步进入“新常态”。与全国相比,上海经济“新常态”既有共性特征,也有自身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保持中速。上海与全国一样,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由两位数增长下降至一位数增长。但与全国不同的是:其一,上海经济先于全国进入经济中速增长阶段。1992-2007年,上海经济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平均增速达12.7%。2008年以后,上海经济增速从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2008年9.7%、2009年8.2%、2010年10.3%、2011年8.2%、2012年7.5%、2013年7.7%),逐步进入中速增长的常态阶段。而全国经济则是从2010年开始逐步回落到中速增长阶段(2011年9.2%、2012年7.8%、2013年7.7%)。因此,上海经济先于全国向“新常态”过渡。其二,上海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在经济运行向“新常态”转变过程中,上海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从2007年的15.2%下降到2013年的7.7%,由以往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转为低于全国0.5-1个百分点。其三,上海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高于全国。2011-2013年,上海经济增速从8.2%回落到7.7%,波动幅度为0.5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经济增速从8.7%下降至7.4%,波幅为1.3个百分点。特别是从季度经济增速波动看,上海明显小于全国。
二是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上海与全国一样,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增长速度快于制造业,服务业占比稳步提高。但与全国不同的是:其一,上海服务业增速大幅高于制造业。2011年以来,上海服务业增速平均快于制造业增速4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全国服务业增速仅快于制造业1个百分点左右,经济增长主要靠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其二,全国进入“新常态”后服务业增长主要依靠传统服务业,而上海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是金融、贸易、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其三,全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而上海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突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是经济动力发生转变。上海与全国一样,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下降,逐步由拼向拼智力转变。但与全国不同的是,上海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更低,创新驱动力更强。2013年和2014年,上海仅以3%~5%的投资增速支撑了7%~8%的经济增长率;而全国要用15%以上的投资增速才能支撑7%~8%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上海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更低。
四是经济效益继续提升。上海与全国一样,财政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同步,居民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但与全国不同的是,上海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速。同时,上海建设用地零增长,经济增长开始摆脱对大规模占用土地的依赖,而全国建设用地仍在持续增加。
五是经济风险逐步增多。上海与全国一样,面临着负债压力较大、房地产泡沫较大、影子银行膨胀等众多历年累积起来的风险。但与全国不同的是,上海产能过剩的矛盾不突出,而城市运行安全矛盾逐步突出。从产业发展瓶颈看,全国面临的融资难和生态环境硬约束突出,而上海产业发展更多面临的是制度约束。
因此,与全国相比,上海经济“新常态”有着不同的特征,面临着不一样的矛盾和挑战。这些特征和挑战更多体现的是上海跨入服务经济阶段后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2015年需要关注国际国内重大因素的变化
(一)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仍将处于疲软状态。一是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受能源成本下降、消费和投资增长企稳,国际资本回流等因素支撑,2015年美国经济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增长率将达到3%左右。二是欧盟经济将降中趋稳。2014年受高失业率、低通胀和结构问题牵制,欧盟经济复苏乏力,但随着欧元区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2015年欧元区经济有望启稳。三是日本经济仍将低位增长。随着消费税提升引发经济增长大幅波动的效应减弱,加上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扩大,预计2015年日本GDP增长将达到1.2%左右,略高于2014年。四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将小幅回升。受发达经济体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年将略有回升,但由于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以及资本外流等影响,回升势头依然脆弱。总的来看,2015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将呈现出分化态势。除美国外,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依然不够强劲。综合全球各主要机构的预测,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8%左右,略高于2014年3.4%的水平。
(二)2015年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是美元升值步伐加快
2014年受美国经济复苏的影响,美元指数一路飙升,已经实现连续22周上升,并达到14个月以来的最高点,美元对一揽子多国货币的涨幅超过了2.2%。2015年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和失业率进一步走低,特别是美联储逐步启动加息进程,美元升值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历史上看,美元每次升值都会引起世界经济较大波动,给全球经济运行带来重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2015年要高度关注美元加速升值可能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三大影响:
一是国际资本流向有可能出现逆转。受美元升值的影响,全球将掀起新一轮风险资产重估,美元将成为国际货币增值投资高地,国际资本将加速向发达经济体回归,从而会对此前吸引大量国际资本的新兴经济体造成严重冲击。据联合国贸发会预测,未来两年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外资流入量中保持领先的态势可能扭转,发达国家占全球外资流量总量的比例将达到52%。在此背景下,我国有可能面临外商投资增势减弱或外资流出的冲击。据中欧商会调查,欧盟企业中扩大在华业务的公司数量由2013年调查的86%下降到2014年的57%。另据中美商会调查,将中国作为海外投资首选地的美资企业由先前的51%下降至2014年的20%。
二是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持续走低。美元是世界商品资产波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与原油、黄金、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有着高度相关性。进入2014年以来,受美元升值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已较2014年年初下滑了8.3%,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已下滑至五年多来的新低。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跌破70美元/桶的大关,创四年来最低水平(图1、图2)。2015年在美元加速走强的背景下,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走低。这将有助于减轻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但与此同时,也会使全球面临较大的通缩压力,带动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新常态。
三是部分新兴经济体有可能出现新一轮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历史上,美元历次升值都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灾难性打击。2014年9月份以来,伴随着美元强劲升值,新兴市场货币抛售不断加剧。如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跌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点;土耳其里拉接近4个月来最差水平;南非兰特今年下跌1.8%;印尼卢比兑美元汇率下跌了逾1%,跌至7个月来的最低点。2015年如果美元进一步走强,有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竞争性贬值,并演变成新兴市场的“连锁货币危机”,其中最有可能出现危机的是俄罗斯。2014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降,俄罗斯经济出现萎缩,资金大量逃亡,导致卢布兑美元汇率大跌18%。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测算,国际油价只有维持在104美元以上,俄罗斯才能维持收支平稳,而目前国际油价已跌破70美元,俄罗斯外汇储备仅剩4520亿美元,而外债规模高达7320亿美元。因此,2015年俄罗斯有可能发生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进而冲击地区乃至全球经济。
此外,伴随着美元加速升值,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债务压力将不断攀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09-2012年间,新兴国家发行的企业国际债务不断攀升,债券总量达到3750亿美元,是2004-2008年总额的两倍多。美元走强将推升以美元计价的债券收益率,削弱新兴经济体支撑经济增长的能力,进而拖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第一章 期货及衍生品概述
第一节 期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期货、远期、互换、期权的含义
(1)期货合约是期货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2)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标的资产的合约。
(3)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由于互换双方会约定在未来多次交换现金流,因此互换可以看作是一系列远期的组合。
(4)期权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即买方能够在未来的特定时间或者一段时间内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买入或者卖出某种约定标的物的权利。
二、中外期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标志件
(1)1848年82位粮食商人在芝加哥发起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较为规范的期货——芝加哥期货(CBOT)。
(2)在1882年,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这更加促进了投机者的加入,使期货市场流动性加大。
(3)12年5月,芝加哥商业(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
(4)1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上市的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
(5)2000年3月,香港联合与香港期货完成股份化改造,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成立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HKEx)。
(6)1990年10月12日,经院批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始起步。
(7)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于2006年5月成立,作为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机构,监控中心为有效降低保证金被挪用的风险、保证期货交易资金安全以及维护投资者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8)中国金融期货于2006年9月在上海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真题1.1 ?单选在中国境内,( )负责期货保证金安全监控。
A.期货
B.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
C.中国期货业协会
D.中国证监会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于2006年5月成立,作为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机构,监控中心为有效降低保证金被挪用的风险、保证期货交易资金安全以及维护投资者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种类
商品期货的种类如图1-1所示。
图1-1? 商品期货的种类
金融期货的种类如图1-2所示。
图1-2? 金融期货的种类
真题1.2 ?单选下列商品期货不属于能源期货的是( ? )期货。
A.燃料油
B.原油
C.铁矿石
D.动力煤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目前,纽约商业(NYMEX)和位于伦敦的洲际(ICE)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期货,上市品种有原油、汽油、取暖油、乙醇等。C项属于金属期货。
第二节? 期货及衍生品的主要特征
一、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
期货交易是在现货交易、远期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期货交易是商流和物流分离的极端形式。
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如表1-1所示。
表1-1? 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
真题1.3? 单选下列关于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期货合约是由统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
B.商品期货交易实现了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C.一般投资者可以进入期货进行期货交易